危難Or機遇?中國茶產業將何去何從?
危難Or機遇?中國茶產業將何去何從?
作者:程萬松 秦瀟
出處:鳳凰網
“一杯紅茶串起了一部世界通史”,十七世紀中期,抵達英國后的紅茶瞬間拉近了中西方生活方式上的距離,氤氳的茶香和中國文化中的茶意使得西方上流社會很快迷戀上了午后紅茶。
與瓷器、絲綢不同,,300多年后紅茶在西方持續成為一種時尚生活的元素,并隨著時代變遷和消費變化而不斷翻新,成為暢銷世界的飲品。然而在它的發源地中國,紅茶產業卻仍然踟躕徘徊在農耕文明之中,沒有形成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和規?;默F代農業體系。其散、小、亂的發展落后的現狀使得300多年后中國的的紅茶,難以承載起新時代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國的紅茶不應該是這個樣子?!逼放茟鹇宰稍儗<?、國滇茶業總經理、滇紅集團CEO張心忠先生在接受鳳凰網專訪時表示,讓紅茶快速實現復興,再次回到成為代表中國榮耀世界的茶飲品類是歷史我們這一代的使命重要抉擇,也是難題。
抓需求:資本的熱情需要積極爭取

圖為品牌戰略咨詢專家、國滇茶業總經理、滇紅集團CEO張心忠先生在接受鳳凰網專訪
“紅茶雖源自中國,卻是世界性的茶飲,實質上面臨著高度國際化的競爭?!睆埿闹艺J為,紅茶目前的產業格局極不成熟,行業離散度很高,而且從國家政策到消費場景,使得當下的中國紅茶行業面臨極大的挑戰?!笆袌龅男枨罂陀^存在,但更大的需求往往是隱性的,更我們應用企業家的嗅覺填補信息的盲區?!睆埿闹艺J為,挖掘市場的共性需求,中國的茶行業在挖掘市場的共性需求這一領域上還有很多課要補,而中國紅茶在消費培育的欠缺,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
以目前中國市場上的泡“功夫泡茶”現象為例,他分析到,雖然目前“泡茶功夫泡”已經比較為普遍,但只是近10年才出現的現象,并且是以全國密集的茶博會為源頭教育而來,不過,這樣的情景對茶葉市場而言顯然不夠健康。因為功夫茶“功夫泡”成本高、耗時長,泡茶過程太過繁瑣,諸多因素導致它的使用頻次并不高,并不能有效滿足當前人們快節奏生活下的飲茶需求。
供需的關系不清晰,不可控的市場風險較高,必然導致資本介入的熱情不高。再加上目前較為浮躁的投資環境熱衷于互聯網等熱門產業推上熱門,甚至故意制造投資泡沫,極少有人真正做產業、投長線。張心忠認為,現代化的中國的茶企必須要適應當前的商業環境,既要審慎選擇投資者,更要理性地呈現產業的成長性,做強自身、等待風來。
盼人才:農業加工產業的“高精尖”需要政府重視引導
企業不強,除了資本無暇顧及之外,政府的政策引導限制也使得茶產業的發展陷入為難兩難。張心忠分析道,目前的茶行業仍屬于傳統的農業,而且是弱勢的農業加工產業,與地產、科技、金融等其他大體量的產業相比,很難取得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也因此難得到優質資本的介入。
“如果政府能夠在政策扶持上給出一些提前量到一定扶持,我們可能會發展得更好?!睆埿闹胰缡钦f。政策不扶持,資本難介入,導致整個產業的社會影響力嚴重不足,進而導致難以招攬高精尖的人才?!澳壳爸袊械牟杵笾?,大學生的占比連1%都不到?!睆埿闹覠o比痛心,中國茶行業里的大學生屈指可數,更可悲的是茶城里的小茶商們,安于現狀,對子女的文化教育程度也不夠重視,許多茶商子女從小輟學,靠著繼承父母的小商鋪,過著小富即安的悠哉生活。
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品質優良的專業人才隊伍,但整個行業的人才基礎卻極為薄弱。產業不集中是因為缺乏優秀的企業,但根本上來說是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科研人才,以及品牌創新和文化傳播的人才?!罢驗閷I人才的匱乏,才使得茶企并沒有真正去研究消費者真實的消費需求的能力?!倍磥淼娜瞬艌F隊培養,離不來現代茶企的引領作用,而這也正是國滇茶業、滇紅集團目前正在著手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
產業鏈整合:現代茶企的立身之本
“如果說企業自身實力不夠、政策、資本、人才出現困難是目前市場難以發展的重要原因,那么更大的挑戰則來自產業鏈的整合?!笔袌龈偁幍陌l展,已經使許多行業的企業競爭已經從單一的產品與產品之間、品牌與品牌之間的競爭,發展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更為先進的行業則已經進入生態體系之間的競爭。而在中國茶行業,單一的品牌與品牌之間的競爭仍然客觀存在,甚至尚處于品類競爭的初級階段。
“茶葉的供應鏈有它的特殊性?!睆埿闹医榻B說,茶葉的供應鏈分為農業、工業、商業或服務業三段,其中農業的問題最為集中。首先,茶葉從采摘到進入工廠必須要經過茶農的初加工,否則就會壞掉;但茶農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風格、質量難以標準化,從而失去了賴以工業化的基礎,同時也限制了茶葉工業化生產的規模,更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無法滿足渠道分銷的需要。

滇紅集團鳳牌紅茶茶園一角
張心忠介紹說,目前滇紅集團鳳牌紅茶正在探索和嘗試的,就是通過商業化的手段與茶農合作,在上游打造規?;牟鑸@,中游實現規?;?、標準化的生產,下游流通領域和零售終端重塑中國茶葉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認知,使中國紅茶能夠更好地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雖然紅茶目前的產業格局極不成熟,行業離散度很高,而且從國家政策到消費場景,使得當下的中國紅茶行業面臨極大的挑戰。但張心忠依舊對此表示了信心。民族復興、文化自信、一帶一路,這些標志著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的新環境,給中國傳統民族產業的發展帶來百年一見的歷史機遇。尤其絲綢、瓷器、茶葉,這些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無限歷史榮耀的傳統產業,在工業文明時代蟄伏百年之后,或可煥發新的生機。
而面對這些問題,其中核心之關鍵就在于必須盡快崛起一到兩家龍頭企業,帶動行業出現一批現代化的茶企,加快產品創新、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行業自律,順應新時代下美好生活和文化自信的趨勢,企業的良性發展會帶動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如果企業的體量夠大,還會帶動關聯產業的興起。在他的眼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創造力,它的作用不僅在對行業發展的推動,對消費需求的滿足和民族品牌的復興,也會體現在商業向善的諸多方面,使得民族茶產業的復興之夢得以實現。如何肩負起大企業所能承擔的行業責任和社會理想,是滇紅集團鳳牌紅茶所思考的問題,更是未來為之不竭奮斗的目標和方向。